本网讯(记者马思稳,通讯员白雪)初夏时节,兴隆县潵河花水村至二堂村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4个超长期国债水利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。施工现场,机声隆隆,工人们正紧张地忙碌着。这是我市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遇,加速构建现代水网体系的一个缩影。
抓项目谋划,从“纸上蓝图”到“落地清单”。
我市围绕国家相关部委、省出台的政策和相关规划,聚焦水库建设、河道治理、供水保障、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,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,按照缺什么补什么、少什么建什么的原则,分类施策谋划包装项目。截至目前,共谋划项目221个,总投资359.58亿元,其中达到可研深度以上项目77个,总投资91.01亿元。
储备项目的成熟度,正是前期工作推进的“加速器”。
我市紧盯已落实资金的152个水利项目,实行台账跟踪管理,明确责任领导,采取会议调度和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,针对新建项目,加快项目初设、用地、环评等要件办理,为项目建设留足时间;针对复建项目,要优化施工方案,科学安排建设时序,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,尽早形成实物工程量,加快建设。
资金是项目建设的“血液”。
我市一方面积极“向上争”,周密组织、积极申报跑办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资金,大力争取中央、省级专项资金支持;另一方面“向内挖”,盘活水利资源资产,充分挖掘收益点,用足用好中长期贷款、PPP等模式,挖掘项目贷款潜力,增强融资能力。
有了资金保障,建设进度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我市指导参建单位倒排工期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、责任人,优化施工组织,最大化投入施工资源,科学饱和施工。在流经城区的小凌河治理现场,多个标段同步施工,大型机械24小时轮转作业,确保主汛期前完成护岸加固工程。而偏远山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,则采取“人机结合、分片攻坚”的方式,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,让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。
质量安全是项目建设的“生命线”。
我市推进水利基建工程建设管理程序、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。在每个在建项目工地,都能看到醒目的质量责任公示牌和安全风险告知栏,全覆盖开展的在建工程质量检测车定期巡检,让每一方混凝土、每一根钢筋都经得起检验。同时,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、一岗双责安全生产管理责任,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,确保全过程、各环节安全可靠。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,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,
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